高二《光的折射定律》一節的評課 授課人:鄧廣廣 評課者:鄭少華 一、 教學設計的評價 “光的折射定律”是高二學生在了解波的折射和電磁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波動學的基本原理,是學生在初中所學簡單的光的折射現象、規律的加深研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分析折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定量關系以及對折射率的理解。本節教學設計能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情出發,教學目標明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要求,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 對教學內容實施過程的評價 1、 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報學過的光的折射內容,引入課題;通過對光的傳播方向變化和光速變化的理解。課程連貫性好,注重教學連貫性及嚴謹性。 2、 以實驗探究“折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定量關系”,找出兩角的關系。實驗過程設計合理,能夠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動手能力并通過計算機excel技術快速計算出結果,達到了知識的進一步升華。循序漸進,利于學生接受吸收。 3、 通過現實舉例并讓學生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折射率的理解,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整體把握較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 4、 以課堂例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避免教學的枯燥感。達到了有效協助學生打開思維的效果,并且有利于后續內容的學習。 5、 讓學生對印第安人捕魚現象用光學原理解釋,能夠讓學生將已學到知識熟練運用于生活實踐只中,達到知識點再加深的效果。 本節課的亮點: 本節課程以光的折射定律為主要線索,以“實驗“為載體,能較好地前后結合,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總的來說,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同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知識,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的思想。該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普通話標準,字跡工整,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教學建議: 1、 可適當加深課堂內容,并且做適當的拓展。幫助學生學得更加深入。 2、 課程節湊可略微放緩,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再進一步引導,這樣可有利于讓學生在完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環境中掌握知識。 3、要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演示實驗,注意把握課堂的主導性,讓學生多說、想、做,注重"引、思、探、練"的結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語文評課稿《琵琶行》 授課老師:郭徐婷 評課人:李海珠 《琵琶行》是語文必修理行業第二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流傳廣泛的唐代古體詩。郭徐婷老師用一課時完成此篇課文,分別從作家作品、整體感知、文體研讀、重點研習、比較閱讀五個方面來把握講解課文,比較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幾點: 1、能吃透課文,抓住重點,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本人備課充分,課件展示完整。 2、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重點感受琵琶女彈奏琵琶的音樂美和情感謝起伏變化,對于描寫音樂的語言進行分析。 3、注意到就本節課進行延伸拓展,選取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加深對描寫音樂手法的了解,充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傮w說來,本節課是一節較成功的課,教學過程中能體現教師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的能力,但還需注意的是重點抓了,分析還沒有到位,可能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在一堂課內解決課文的所有重難點讓學生有點“招架不住”,學生的表現不夠積極主動。 生物科點課評課記錄 時間:2013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