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傳統工業區的評課
授課人:林賽金
一、成功之處
1、教學思路清晰。能將教材的三個主要知識點——區位優勢、衰落原因、整治措施,清晰地展現給學生,使教學重點突出。
2、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整節課,教師利用圖片、數據等不同材料,通過啟發、設問、循循善誘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分析、推理、自己尋找答案,特別是在學習魯爾區的整治時,雖然課本上給出了魯爾區的整治措施,但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由原因找對策,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理論聯系實際。最后讓學生為遼中南工業區的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議,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也能與導入相呼應。
4、課堂駕馭能力較好。本節課內容較多,而且又引用了相當多材料,該師在整節課中能有條不紊地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5、課件制作較成功。課件內容既有視頻材料、文字材料又有表格圖示等,這些內容結構緊湊,圍繞著課程相關內容進行展示。
二、商榷之處
要加強研究如何對學生課堂發言進行恰當的評價
評課人:林秀清王麗香姚建明陳其聰
2012年5月25日
高一物理點課點評(四)
——對陳立立老師的《離心運動》一節新課的點評
評課者:鄭少華
本節課特點:
該教師上課開始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圖片和視頻短片,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離心運動而引入新課,注意了物理知識來源于實際生產和生活;而后又通過學生上講臺體驗手拉小球在做圓周運動速度改變對手的拉力的變化,進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離心運動的原因,是什么因素引起物體產生離心運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在離心運動運用中,利用了6個實例展示了離心運動在實際中的有效利用和防止,讓學生認識了物質的兩面性(有利、有弊的)。教師提供大量的實際例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節課氣氛熱烈、活躍,師生互動頻繁,不是出現學生的鼓掌聲。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達到了本節教學目標。
教學建議:
教師在適當引導、啟發下,應給學生較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觀點。雖然師生交流較多,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教師向學生集體提問,學生集體回答;課堂氣氛過于熱烈而沖談了主題,不能很好突出本節的重點內容和要解決的問題;要注意本節內容的小結,使學生懂得通過本節的學習獲得了那些知識和掌握什么物理方法。對本節內容應適當的拓展和延伸,以增加課堂的深度和廣度。
2012.05.25
化學評課稿《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講課人:游青青 評課人:黃云鵬 2012.05.25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和技能是教改的基本目標,研究性學習已成為化學教改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探究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模式,其實質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游青青老師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作為一堂實驗探究課,特別強調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
復習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情境引入:
[提問1] 日常生活中我們希望有些反應變快,有些反應變慢 要想有效控制反應速率,我們還需了解什么內容
[提問2]根據已學過化學知識、已做過的化學實驗、生活實例等組成的資料進行信息加工,說明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回答,激發學生激情和興趣。
[分析]對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并分清主次。
[活動探究]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部因素。
引導學生探討方法:控制單一變量,采取對照實驗
引導學生設計具體實驗方案并進行交流:
分組實驗:分別探究不同實驗條件下(溫度、濃度、催化劑)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通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思考、討論、分析、設計實驗,實施實驗、記錄現象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協作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及影響規律。
本節課題著眼于探究過程中“方案設計”能力的培養,著重以“方案設計”中“控制變量”和“尋找標記”兩個要點為突破口,力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科學探究方案的設計能力,讓學生多角度、深層次地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從而達成課標的有關要求。游老師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設問題情景、提出化學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很好的達到了建構新知的目的。在學生自主探究、質疑討論的基礎上,采取多維互動的方式,使學生充分顯示思維過程,暴露存在的問題,在做深入的知識辨析和歸納總結后,讓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創造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透過現象揭示事物本質、規律的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上課語言簡潔,氣氛活躍,處處洋溢著新課程理念的氣息,為高中化學課程實驗探究提高了一堂不錯的示范課。
教學反思:
1、實驗探究課何時能變成隨堂課
游老師的《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這一課是典型的科學探究實驗課,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但探究性實驗教學方式是一種很費時的教學,課前備課包栝對各種課程資源的收集和整合,教學過程中許多問題的不可預見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的矛盾等,實驗探究課很難變成隨堂課。對于實驗操作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而言,探究實驗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自覺的學習態度,決不能靠強制的手段來完成。
2、如何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所需要的只是知識的技能,而一個問題的提出則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學生設計的實驗思維程度不是很高,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出更有創造性的實驗,也是值得課后反思的。
3、如果能讓學生自住完成探究報告、查閱資料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了解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反饋小結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及影響規律??梢赃M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化學的實用性,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4、雖然本節課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較高,但受課時安排所限,本節課未能更好的挖掘實驗素材,發揮實驗的功能,因此本課程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有尚需斟酌和完善的方面。
關于第16周張衛紅、鄭超凡兩位老師點課的評議
評課人:林曉萍
5月23日上午第二節英語組張衛紅老師在高一(5)班所上的是一節語法練習課。主謂一致是英語語法中規則細節多、語法內容,要求學生必須對所有規則必須非常熟悉,掌握全面,才能很自如地運用。張衛紅老師所設置的練習題,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目標很明確,通過對題目的分析,深入淺出,舉一反三,歸納總結。突出本節語法內容的重點部分,以提問、學生回答、總結、教師補充歸納的形式展現,使整節課的重點內容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體現了“疑為主軸、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整節課氣氛活躍,學生主動投入,思維靈活,學習積極性高。
而5月24日鄭超凡老師在高二(1)班上的是生詞課。鄭老師遵循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依據大綱和新課標要求,針對每個單詞進行展開解釋其用法,適當補充拓展,旁征博引,舉一反三,突出重點單詞、詞組、對易混淆的詞加以辨析,對比,讓學生歸納,找出特點,注重對學生的認識能力的培養。整節課設計科學合理,時間安排得當,氣氛活躍,和諧,教師語音優美,口語流暢,板書工整,教學效果很好。
這二節課如有欠缺,那就是在評價方面,如能對所提出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評價,對學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同學自信心的樹立有很大幫助。
|